晶振频率与波特率(晶振频率与波特率单位换算)
本文目录
单片机关于定时器和波特率的计算
方式1,3的波特率=1/32或1/16*计时器2的溢出率此处有一个公式:波特率=1/16或1/32*(晶振的频率/12*(256-TH1))代入:9600=11059200/32*12*(256-TH1)TH1=TH0=FDH
c51单片机晶振频率怎么选
1、如果用定时器定器,选12M,计时比较准确。
2、如果用串口通信,选11.0592M,波特率比较准确。
3、不用串口通信,就选12M,也比较好。
4、标准的51单片机晶振是1.2M-12M,一般由于一个机器周期是12个时钟周期,所以先12M时,一个机器周期是1US,好计算,而且速度相对是最高的(当然现在也有更高频率的单片机)。
5、11.0592M是因为在进行通信时,12M频率进行串行通信不容易实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11.0592M计算时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一般选11.0592M。
32k晶振波特率
32k晶振的波特率取决于具体的电路设计和通信协议。在常见的微控制器中,使用32kHz晶振作为时钟源,波特率通常可以在9600、14400、19200、38400、57600等几种速率之间选择。以常见的8051微控制器为例,波特率可以通过设置TH1寄存器的值来配置。TH1的值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TH1=256-(晶振频率*2^SMOD)/(32*机器周期*(256-TH1))其中,晶振频率为32kHz,SMOD为0(根据电路设计和通信协议确定),机器周期为12个振荡器周期(根据具体的微控制器和编译器的时钟设置确定)。将这些值代入公式,即可计算出TH1的值。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微控制器和通信协议可能有不同的设置和计算方法,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查询和计算。
110592晶振是多少频率
因为110592MHz能够准确地划分成时钟频率,与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量常见的波特率相关。特别是较高的波特率(19600,19200),不管多么古怪的值,这些晶振都是准确,常被使用的。
用110592晶振的原因是51单片机的定时器导致的,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做波特率发生器时,如果用11.0592Mhz的晶振,根据公式算下来需要定时器设置的值都是整数;如果用12Mhz晶振,则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
晶振频率与波特率单位换算
晶振频率与波特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法进行单位换算。晶振频率是指晶体振荡器振荡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而波特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单位为比特每秒(bps)。虽然它们都与数据通信有关系,但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因此无法进行换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晶振频率和波特率以达到更好的通信效果。
安捷伦频率计波特率怎么设置
这个是使用定时器1来产生波特率的TMOD=0x20;表示是用定时器1的模式2来产生波特率的,即8位自动重装模式。对于12T的单片机来说,波特率=f(晶振频率)/12/(256-TH1)/32经计算:当TH1=0xfd时。波特率=9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