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m晶振机器周期(12mhz的晶振对应的机器周期是多少)
本文目录
晶振12m和8m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振荡频率不同,前者是8MHz(即每秒钟振荡八百万次),后者者12MHz(每秒钟一千二百万次)
晶振是石英晶体谐振器(quartzcrystaloscillator)的简称,也称有源晶振,它能够产生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所必须的时钟频率信号,CPU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时钟信号频率越高,通常CPU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12mhz的晶振对应的机器周期是多少
1.时钟周期即晶振的单位时间发出的脉冲数,12MHZ=12×10的6次方,即每秒发出12000000个脉冲信号,那么发出一个脉冲的时间就是时钟周期,即1/12微秒.2.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时钟周期,所以是1微秒.
12M晶振的特性
12MHZ晶振是一款能够定期产生重复信号的石英晶振,频率值为12.000mhz,它产生的信号通常为正弦波,
石英晶体振荡器的最重要的特性是它的频率: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晶振频率的单位为:HZ赫兹。一赫兹是表示每秒振荡一次。一个兆赫(MHz)是表示每秒振动一万次,它的数就是时钟周期。
12MHz晶体振荡器是一款输出频率是由石英晶体控制,每秒钟产生重复12万次振动的电子单元,晶振12MHZ用途很广,常见是用在在单片机上,它可以产生12个机器周期,起到一个定时的作用,不过现在的单片机要求运行速度要快很多,可以用其内部定时器编写程序。
12m晶振为什么配30pf
12m晶振和30pf电容配对的原因是根据振荡电路的需求来确定的。在振荡电路中,晶振和电容共同构成了一个谐振电路,通过调整电容的数值可以达到调节振荡频率的目的。
对于12m晶振来说,配合30pf电容可以使振荡电路达到稳定的频率输出,并且保持良好的振荡波形。此外,30pf的电容值也符合12m晶振的工作特性,保证了振荡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因此,12m晶振配30pf电容是根据对振荡电路性能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后确定的最佳匹配组合。
51单片机12M晶振的作用
晶振是给单片机提供工作频率的
单片机机器周期计算公式
单片机的机器周期=12秒/晶振频率,时钟周期=振荡周期,等于单片机晶振频率的倒数,如常见的外接12M晶振,那它的时钟周期=1/12M。
时钟周期以时间动作重复的最小周期来度量,度量单位采用时间单位。在单个时钟周期内(现代非嵌入式微处理器的这个时间一般都短于1纳秒),逻辑零状态与逻辑一状态来回切换。由于发热和电气规格的限制,周期里逻辑零状态的持续时间历来要长于逻辑一状态。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也就是计算机通过内部或外部总线进行一次信息传输从而完成一个或几个微操作所需要的时间)),它一般由12个时钟周期(振荡周期)组成,也是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
扩展资料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但是,由于不同的计算机硬件电路和器件的不完全相同,所以其所需要的时钟周频率范围也不一定相同。我们学习的8051单片机的时钟范围是1.2MHz-12MHz。
一个机器周期包含六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一个状态周期有两个节拍(用P1、P2表示)。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振荡周期(即时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