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补晶振输出电压(晶振的供电电压)
本文目录
晶振的供电电压
因型号规格的多样性,有源晶振所需供电电压也有所不同,归纳如下:
常见DIP插件式封装的有源晶振:3.3V和5V。插件式有源晶振常见于半尺寸DIP8和全尺寸DIP14两种封装。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和正弦波(sinewave)。输出负载有15PF或30PF。常见SMD贴片式封装有源晶振:1.8V、2.8V、3.0V和3.3V。一般体积越小,功耗越小,电压也越低。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输出负载以15PF为主。温补晶振(TCXO)则以削峰正弦波(clippedsinewave)为主,输出负载:10KΩ//10pF。注意:3.3V晶振用在5V电路上有可能会烧坏晶振,晶振如果是5V供电,根据内部电路设计的不同,有的可以使用3.3V供电,有的则不可以。
另外,一般3.3V供电的晶振有一个电压允许范围,比如3.3V供电的晶振,3V供电也是可以使用的,但不能低到2.8V,这些都是根据晶振特性来确定的。针对高端晶振而言,最好是确保供电电压与规格书所要求电压相符合。
晶振怎么区分大小
晶振的大小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直径:晶振的直径是指其外径,通常用D表示。一般来说,直径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2.长度:晶振的长度是指其从芯片表面到基座的长度,通常用L表示。一般来说,长度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3.体积:晶振的体积是指其整个体积,包括芯片和基座部分。一般来说,体积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4.重量:晶振的重量是指其重量,通常用F表示。一般来说,重量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区分大小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晶振都会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区分,有些晶振的大小可能会因为制造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如何区分恒温晶振OCXO与温补晶振TCXO
恒温晶振和温补晶振都是有源晶振,需要供电,两者存在区别,可以通过如下方法进行区分:
1.根据丝印区分这两种晶振的体积稍微有点大,外壳表面足够印下丝印,所以通过外壳丝印可以区分这两者。如下图所示,在外壳上就标注了OCXO的丝印。
2.通过体积进行区分在实现原理上恒温晶振比温补晶振更为负载,温补晶振是通过谐振电容的变化尽可能的抵消温度对震荡频率的影响,而恒温晶振内部有一个电路控制的恒温槽不管外接环境如何变化,尽可能的将温度保持在一个范围内。所以从封装体积上来看,恒温晶振的体积会更大。
3.通过价格、精度区分正如前面所描述的,恒温晶振的实现原理更复杂,在实现成本上更高,精度也更高,所以恒温晶振的价格比温补晶振的价格,在同参数的情况下要贵跟多。所以,在价格上也可以区分这两者。
以上就是这个问题的回答,感谢留言、评论、转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头条号:玩转嵌入式。感谢大家。
晶振的特点是什么
晶振有石英晶振、陶瓷晶振、硅晶振等,其中石英晶振又分为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
无源晶振:是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部分4个引脚),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起振。
有源晶振:是有4个引脚的一个完整的振荡器,除了有石英晶体还是晶体管和阻容元件,通电后就可以使用。
有源晶振又分为普源晶振(晶体振荡器)、压控晶振(VCXO)、压控温补/温补晶振(VC/TCXO)、恒温晶振(OCXO)。
晶振是时钟电路中的重要组件,作用是向显卡、网卡、主板等配件的各部分提供基准频率。晶振的特点是具有高稳定度的频率。90%的电子设备中都有用到晶振,它是是电子产品里面的“小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