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12m晶振(单片机晶振频率12M与11)
本文目录
晶振12m和8m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振荡频率不同,前者是8MHz(即每秒钟振荡八百万次),后者者12MHz(每秒钟一千二百万次)
晶振是石英晶体谐振器(quartzcrystaloscillator)的简称,也称有源晶振,它能够产生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所必须的时钟频率信号,CPU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时钟信号频率越高,通常CPU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单片机晶振频率12M与11***0592的区别
如果是不涉及到时钟或者整个系统只有一个频率的话,一般这两种不同的晶振在一定场合能替换着用,感觉不出来
什么是晶振周期
晶振周期:晶振的振荡周期就是时钟周期,比如12M晶振时钟周期是1/12M;机器周期是单片机执行指令所消耗的最小时间单位。比如51是12分频,51的1个机器周期划分为6个状态周期、12个节拍;12M晶振机器周期是1/12M*12=1S;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机器周期:单片机完成一次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动作所需的时间周期。如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对应的时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指令周期】:执行完某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周期,一般需要1~4个机器周期,如MULAB指令是四机器周期指令。一个指令周期=1~4个机器周期。关系:时钟周期,是晶振频率的倒数。状态周期,是时钟周期的二倍。机器周期,是时钟周期的12倍。如:晶振频率是12MHz,时钟周期就是,(1/12)us。状态周期就是,(2/12)us。机器周期就是,(12/12)=1us。扩展资料
提高单片机的晶振频率,则机械周期()
12T模式指一个机器周期=12个时钟周期1T模式指的是一个机器周期=1个时钟周期比如对于常用的12M晶振来说:12T模式,一个机器周期为1us1T模式,一个机器周期为1/12us.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所以提高单片机的晶振频率,则机器周期(变短)。
c51单片机晶振频率怎么选
1、如果用定时器定器,选12M,计时比较准确。
2、如果用串口通信,选11.0592M,波特率比较准确。
3、不用串口通信,就选12M,也比较好。
4、标准的51单片机晶振是1.2M-12M,一般由于一个机器周期是12个时钟周期,所以先12M时,一个机器周期是1US,好计算,而且速度相对是最高的(当然现在也有更高频率的单片机)。
5、11.0592M是因为在进行通信时,12M频率进行串行通信不容易实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11.0592M计算时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一般选11.0592M。
单片机编程时的时间单位是多少
单片机编程中的时间单位通常是毫秒(ms)或微秒(us)。这是因为单片机的时钟频率非常高,可以达到数十兆赫兹甚至上百兆赫兹,因此我们需要将时间单位缩小到毫秒或微秒级别以方便程序控制。在单片机编程中,我们可以使用定时器、延时函数等方式来控制程序执行的时间,从而实现各种功能。例如,我们可以使用定时器来定时检测外部传感器的信号,或者使用延时函数来控制LED灯的闪烁频率。因此,对于单片机编程来说,精确的时间控制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