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是怎么时间的(一般晶振周期为多少)
本文目录
实时时钟晶振的频率是多少
如果是长时间,肯定是实时时钟好,精度的话,10MHz你要看晶振本身的精度,如果是5%的话,偏差也很大了.如果短时间,ms级之类,肯定高频好.就稳定生和可靠性而言,我觉的实时时钟更好,因为分频电路比较简单,简单的东西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容易实现,而计数10M次,这里的实现就比麻烦。另外,频率越高,功耗也大。
晶振起振时间原理
晶振的起振时间与外接电容值的大小存在一定关系,原理是外接电容越大,相对耗损的电流就越多,即作用于晶振本身的激励功率变小,晶振的起振时间就会增加。
举一个偏激的例子,若晶振外接电容应为20PF,我们却采用电容300PF,晶振可能就根本无法起振了,更不用提及晶振的起振时间长短的问题。
计时器怎么保存时间
计时器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保存时间,具体取决于计时器的类型和设计。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数字存储:许多计时器都具有数字显示屏,可以直接显示当前时间。这些计时器通常会使用内部的时钟芯片或晶振来保持时间的准确性,并将时间存储在内部的存储器中。机械存储:一些老式的计时器可能使用机械部件来存储时间,例如发条或齿轮。这些计时器通常需要手动上发条或设置时间,并且可能会有一定的误差。外部存储:一些计时器可以将时间数据存储在外部设备中,例如计算机、移动设备或云端服务器。这些计时器通常会通过无线连接(例如Wi-Fi、蓝牙或NFC)将时间数据传输到外部设备中,并在需要时从外部设备中检索时间数据。自动同步:一些计时器可以通过与外部时间源(例如互联网时间服务器)进行同步来保持时间的准确性。这些计时器通常会定期与外部时间源进行通信,以确保时间的准确性。无论是哪种存储方式,计时器都需要可靠的电源和适当的保护措施,以确保时间数据不会丢失或损坏。同时,计时器的精度和稳定性也取决于其设计和制造质量,以及使用环境和维护情况。
单片机晶振频率的,时间计算
1.在书本上可以查询到每条指令所用周期数。周期数n
2.按晶振频率计算-周期。1/频率(12M晶振即:1/(12*10^6)秒)
3.计算每条指令所用周期。周期数*周期即:n*T
4.计算总和就为所需的时间。求和总周期数Sum(n*T)
一般晶振周期为多少
晶振周期:晶振的振荡周期就是时钟周期,比如12M晶振时钟周期是1/12M;机器周期是单片机执行指令所消耗的最小时间单位。
比如51是12分频,51的1个机器周期划分为6个状态周期、12个节拍;12M晶振机器周期是1/12M*12=1S;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机器周期:单片机完成一次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动作所需的时间周期。
如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对应的时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
单片机晶振时间计算
改用12mHz的它们的值还是0xfd,不过误差就是8.51%。
把定时器做波特率发生器,计算公式:T1,T2计数器内部一样:fosc/(32*12*(256-TH1));//11.0592,(9600,8,1)值为0xfd,fosc:晶振频率Hz11.0592M是因为在进行通信时,12M频率进行串行通信不容易实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11.0592M计算时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一般选11.0592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