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频率计算(晶振电路时钟怎么计算)
本文目录
51单片机振荡周期计算公式
时钟周期=晶振频率的倒数 即1/6(微妙) 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时钟周期
单片机的晶振频率怎么确定
以51单片机为例。常用晶振频率是1.2M-12M,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是12个时钟周期,所以用12M时,一个机器周期是1US,好计算,而且速度相对是最高的,当然现在也有更高频率的单片机。
而进行通信是,一般选择11.0592M,12M频率进行串行通信不容易实现标准的波特率,比如9600,4800,而11.0592M计算时正好可以得到,因此在有通信接口的单片机中,一般选11.0592M
计算一下就知道了。如我们要得到9600的波特率,晶振为11.0592M和12M,定时器1为模式2,SMOD设为1,分别看看那所要求的TH1为何值。代入公式:11.0592M9600=(2÷32)×((11.0592M/12)/(256-TH1))TH1=25012M9600=(2÷32)×((12M/12)/(256-TH1))TH1≈249.49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出使用12M晶体的时候计算出来的TH1不为整数,而TH1的值只能取整数,这样它就会有一定的误差存在不能产生精确的9600波特率。当然一定的误差是可以在使用中被接受的,就算使用11.0592M的晶体振荡器也会因晶体本身所存在的误差使波特率产生误差,但晶体本身的误差对波特率的影响是十分之小的,可以忽略不计。
晶振型号怎么看频率
频率通常会标识在产品外壳上,例如有些贴片晶振会直观的标识频率8.000MHZ,有些由于体积受限,晶振频率小数点后3位只会保留一位,例如ABRACON晶振的有源3225系列33.333MHZ,会标识33.3;16.384M会标识16.3;24.576M会标识24.5等。在5032贴片晶振等更大尺寸上,频率大部分都会完整显示。
晶振频率与波特率单位换算
晶振频率与波特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法进行单位换算。晶振频率是指晶体振荡器振荡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而波特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单位为比特每秒(bps)。虽然它们都与数据通信有关系,但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因此无法进行换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晶振频率和波特率以达到更好的通信效果。
频谱仪怎么测晶振频率
1、?先确保晶体的外壳没有接地;
2、所测晶体正常?作后,??波器探头测量晶体的外壳,并就近取地;
3、?频谱仪MARKER功能读取测量的频率。
该?法主要是利?晶体产?的信号?般是?个正弦曲线,正弦函数的频谱是?根谱线,在频谱仪上显?为?个单载波的形式,可以?MARKER功能读取出来。
晶振电路时钟怎么计算
1.时钟周期即晶振的单位时间发出的脉冲数,12MHZ=12×10的6次方,即每秒发出12000000个脉冲信号,那么发出一个脉冲的时间就是时钟周期,即1/12微秒。2.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时钟周期,所以是1微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