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晶振(晶振频率)
本文目录
晶振压差多少正常
晶振压差是指晶体振荡器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输出频率变化。正常的晶振压差通常在几百ppm(百万分之几)范围内,具体取决于晶振的质量、温度和工作环境等因素。
在一些高精度应用中,晶振压差可能要求更低,例如在通信、导航和精密仪器制造中。需要注意的是,晶振压差过大可能导致设备工作不稳定或失效,因此在应用中需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晶振类型和工作条件。
时钟和晶振的作用是什么
晶振的作用就是给单片机提供一个时钟信号(一个非常稳定的频率信号),使单片机各内部组件同步工作,并且在和外部设备通信时是也能达到同步。
如何查看晶振频率
晶振的频率可从两个方面得知,
一是完整型号,
二是晶振实物。再者即是品牌晶振,丝印规则往往厂商品牌logo加标称频率,生产代码等信息。
此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
给单片机写一个,定时计数器,来进行定时计数,然后经过适合时间,显示相关的数据,在这个适合的时间里,从定时计数器工作,到结束显示时,要用秒表计时,然后就可以根据得到的数据进行计算了,不过有点麻烦,原理上是可以的,这里只给你思路,具体就要靠你来实现了
晶振频率
32.768K是最常用的频率,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
基本信息
中文名
32.768KHZ晶振
含意
32.768KHZ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字
国家
日本
含意
32.768KHZ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数字,我们每天都要用到它,它给我们带来太多的好处。只是生活中太少有人去关注了,只关注着它给我们带来的演变数字。32.768khz比较容易分频以便于产生1秒的时钟频率,因为32768等于2的15次方。我们每天用的手表、手机、电脑上显示作用的钟就是由它演变过来的。太奇妙了吧!
32.768KHZ是一个标准的频率,晶振频率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参数:尺寸、负载电容、频率偏差、应用范围。按尺寸外形来分主要分为插件和贴片的;插件的主要有2*6、3*8、49s等,贴片的就有很多种了,根据各公司的设计可用的型号有很多,例如:日本KDS晶振就有49SMD、DST310S、SM—14J、DST520、DST410S等。应用的范围广泛。也给人类带来了时间的重要意义。也有直插的DT-14、DT-26、DT-38,主要频率是32.768KHZ,广泛应用在电表、水表、燃气表、热量表、气表、工控仪表等。
晶振的发展
32.768KHZ晶振最初在日本开始它的大量发展,并形成全球之势。人们利用晶体的独特物理特性,加工成一个标准的时钟晶振。从而应用到各种电子行业,给电子行业带来了一个历史的变革;随着人们技术水平的提高,晶振的精度和性能越来越高,体积也越来越小,现在有很多的IC集成电路公司己将这小小的晶振放在里面,更加的精密度。
在国内的发展
晶振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时,国内还是一片空白的市场。在短短的时间内以有成百上千家晶振生产厂家的出现。从而使国内的晶振市场得到了很好的供应,不用大批量的从国外进口,这也代表着一民族的振兴。正因为这成百上千的晶振生产厂家出现,市场的竞争也越演越烈。从而造成很多的价格竞争,同时为降低生产成本,质量也就跟着越来越差。
定时器上晶振多大的
定时器上晶振的大小通常由设计师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而确定,常见的有4MHz、8MHz、16MHz等。晶振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以便定时器能够准确地计时和操作。选择晶振的大小要考虑到定时器所需的精度和速度,同时也要考虑到电路板的空间和成本等因素。因此,在选择晶振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满足具体应用的需求。
晶振与机器周期的关系
【振荡周期】:单片机外接石英晶体振荡器的周期。如外接石英晶体的频率若为12MHz,这其振荡周期就是1/12微秒。
【状态周期】:单片机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所需的时间周期。如扫描一次定时器T0引脚状态所需要的时间。一个状态周期=2个振荡周期。
【机器周期】:单片机完成一次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动作所需的时间周期。如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对应的时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指令周期】:执行完某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周期,一般需要1~4个机器周期,如MULAB指令是四机器周期指令。一个指令周期=1~4个机器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