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和波特率的关系(晶振频率与波特率单位换算)
本文目录
晶振频率与波特率单位换算
晶振频率与波特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法进行单位换算。晶振频率是指晶体振荡器振荡的频率,单位为赫兹(Hz);而波特率则是指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位数,单位为比特每秒(bps)。虽然它们都与数据通信有关系,但它们表示的是不同的概念,因此无法进行换算。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合适的晶振频率和波特率以达到更好的通信效果。
12m晶振和11.0592m的区别
对于没有串口通信的单片机,使用12M或11.0592M晶振的唯一区别是前者的运算速度略高于后者。
如果程序中有串口通讯,就必须使用11.0592M晶振,只有这样串口通讯的波特率才是2400的整数倍,如果用12M晶振,波特率就不会是整数值,这样就很难与其它节点建立标准的符合协议要求的串口通讯。
定时器上晶振多大的
定时器上晶振的大小通常由设计师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而确定,常见的有4MHz、8MHz、16MHz等。晶振的作用是提供一个稳定的时钟信号,以便定时器能够准确地计时和操作。选择晶振的大小要考虑到定时器所需的精度和速度,同时也要考虑到电路板的空间和成本等因素。因此,在选择晶振时,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满足具体应用的需求。
51单片机12m晶振波特率怎么设置
五一单片机12M晶振只需要在硬件上接一个说要找订正并且病的两个30皮法的电容就可以了。
110592晶振是多少频率
因为110592MHz能够准确地划分成时钟频率,与UART(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量常见的波特率相关。特别是较高的波特率(19600,19200),不管多么古怪的值,这些晶振都是准确,常被使用的。
用110592晶振的原因是51单片机的定时器导致的,用51单片机的定时器做波特率发生器时,如果用11.0592Mhz的晶振,根据公式算下来需要定时器设置的值都是整数;如果用12Mhz晶振,则波特率都是有偏差的。
c51的烧写器波特率
51芯片的串口工作模式0的波特率是固定的,为fosc/12,以一个12M的晶振来计算,那么它的波特率可以达到1M。
模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在fosc/64或fosc/32,具体用那一种就取决于PCON寄存器中的SMOD位,如SMOD为0,波特率为focs/64,SMOD为1,波特率为focs/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