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上晶振(晶振片是哪来的)
本文目录
一般晶振周期为多少
晶振周期:晶振的振荡周期就是时钟周期,比如12M晶振时钟周期是1/12M;机器周期是单片机执行指令所消耗的最小时间单位。
比如51是12分频,51的1个机器周期划分为6个状态周期、12个节拍;12M晶振机器周期是1/12M*12=1S;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机器周期:单片机完成一次完整的具有一定功能的动作所需的时间周期。
如一次完整的读操作或写操作对应的时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
晶振起振需要什么条件
晶振起振是利用压电效应(物理特性),在水晶片上施以机械应力时,,会产生电荷的偏移。
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资料出自YXC扬兴官网《晶振压电效应》)
有源晶振中使用的晶体就有上面的特性,这种晶体统称压电晶体。如果按一定方向对水晶晶体上切下的薄片施加压力,那么在此薄片上将会产生电荷。如果按相反方向拉伸这一薄片,在此薄片上也会出现电荷,不过符号相反。有源晶振中配置了稳定的内置电路,通电后给晶体施加一个稳定的交变电场,有源晶振就会输出信号。而无源晶振需要外置电路,这就导致了对晶体的施加的电场不像有源晶振那么稳定和匹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源晶振输出的信号要比无源晶振的稳定。
压电晶体应用广泛,最常应用于声音的再现、记录和传送,原因是声波一碰到压电薄片,就会使薄片两端电极上产生电荷,其大小和符号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11M晶振介绍
晶振是电路中常用用的时钟元件,全称是叫晶体震荡器,它是利用具有压电效应的石英晶体片制成的。其作用在于产生原始的时钟频率,这个频率经过频率发生器的放大或缩小后就成了电脑中各种不同的总线频率。
由于石英谐振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频率稳定度高等优点,被应用于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中。
石英谐振器因具有极高的频率稳定性,故主要用在要求频率十分稳定的振荡电路中作谐振元件。
晶振片是哪来的
晶振片来源于多面体石英棒,先被切成闪闪发光的六面体棒,再经过反复的切割和研磨,石英棒最终被做成一堆薄薄的(厚0.23mm,直径13.98mm)圆片。
每个圆片经切边,抛光和清洗,最后镀上金属电极(正面全镀,背面镀上钥匙孔形),经过检测,包装就可以出厂使用。
晶振片测量膜厚的原理
是利用其压电效应,将电信号转化为机械振动信号,从而产生一个稳定的频率信号。当晶振片表面覆盖了一层薄膜后,其质量和弹性会发生变化,导致振荡频率改变。根据频率变化程度,可以计算出膜的厚度。
50m晶振是什么意思
波特率是1S内传输的位数,50M晶振指每秒内脉冲个数,即每秒50*10^6的脉冲个数,每个脉冲1/(50*10^6)秒。分频数为每N个脉冲发送一个数据。N*[1/(50*10^6)]=1/9600,N=5208.简便算来,就是晶振除以比特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