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晶振电压(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引脚定义)
本文目录
无源晶振怎么用
通过石英的压电效应进行工作。工作原理为:在石英水晶片的两边镀上电极,通过在两电极上加一定的电压,因为石英有压电效应,电压形成了,自然就会产生形变,从而给IC提供一个正弦波形。通过IC的内部整形和PLL电路后产生方波,然后输入给下级电路。无源晶振就是一个晶体,必须要结合外围电路构成一个振荡器才能输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而这个振荡器是需要提供电源的。像MCU可以用无源晶振是因为其内部集成有构成振荡器的电路,晶体不好集成就只好外加。扩展资料:无源晶振工作的注意事项:
1、晶振的选型选择合适的晶振对单片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晶振的时候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等参数。合适的晶振才能确保单片机能够正常工作。
2、电容引起的晶振不稳定晶振电路中的电容C1和C2两个电容对晶振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我们必须按晶振生产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通常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单片机晶振被过分驱动引起的问题晶振被过分驱动会渐渐损耗晶振的接触电镀从而引起晶振频率的上升。我们可用一台示波器来检测,OSC,输出脚,如果检测一非常清晰的正弦波且正弦波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都符合时钟输入需要,则晶振未被过分驱动。
无源晶振的输出频率如何用示波器测量
无源晶振在电子电路中一般与三极管、门电路等有源元件一起组成振荡器,来给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振荡频率。若想用示波器测量无源晶振的输出频率是否准确,可以采用下图所示的门电路接成一个石英晶体振荡器来测量其频率。上图所示的电路是采用74LS04非门构成的石英晶体振荡器,其工作电压为5V,可以接1MHz以上的无源晶振,其输出为矩形波振荡信号,振荡频率就是无源晶振的标称频率。门2输出的振荡信号经门3隔离后由8脚输出,想用示波器测量其频率是否准确,可以将8脚输出的振荡信号送至示波器,这样即可知道振荡频率及波形是否符合要求。若想测量1MHz以下的无源晶振的振荡频率,可以采用CMOS六非门CD4069接成上图所示的振荡电路来测量。该电路可在4~12V范围内工作,电路的振荡频率也是与晶振的标称频率一样,调整电容C1和C2,可以微调电路的振荡频率。用示波器测量频率时,只要将Out端的振荡信号送至示波器即可。上图是常用的几种无源晶振的外形,这种无源晶振外形封装有多种,除了上图所示的封装,常见的还有圆柱形封装及贴片封装。
无源晶振怎么测好坏
通过测试晶振的频率来确定其好坏,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示波器或频率计进行测量。当频率稳定,且符合规定的频率范围时,说明晶振工作正常。而如果频率不稳定或者频率偏离规定范围,说明晶振存在问题,需要及时更换。此外,还可以使用LCR表对晶振进行测试,LCR表可以同时测量晶振的电容和电感,以判断晶振是否存在损坏或老化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测试无源晶振时,要确保测试环境的稳定性和精度,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晶振旁边两电容电压一样吗
晶振旁边两个电容的电压通常是一样的。这是因为这两个电容的取值都是相同的,或者相差不大。如果两个电容的电压相差太大,容易造成谐振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停振或者不起振。
值得注意的是,晶振通常需要与负载电容配合才能正常工作。这些电容不仅仅是为了滤波,而是为了构成振荡器起振的一部分。在无源晶振电路中,通常还会有两个电容,这两个电容一般被称为“匹配电容”或者“谐振电容”,以满足谐振条件让晶振起振并正常工作。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晶振电路时,除了考虑电容的电压外,还需要确保电容的类型和值都符合设计要求,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晶振引脚电压异常
普通的反相门负阻振荡电路,接无源晶体时直接测波形,波形的幅度有的高一点或低一点是正常的。是因为,一是直接测试时探头接触到晶振,已经破坏了电路原有的振荡条件,二是在实际使用中,后续一般还会有一至两级电路进行放大整形成方波使用,影响几乎不计。
产生电压波形高一点或低一点的原因,与无源晶振或芯片都会有关系,甚至与设计电路也关。
相同频率的晶振,参数不可能完全一样,不同的芯片,也会有差别,电路设计是否合适,如负载电容大一点或小一点也会有影响。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引脚定义
###有源晶振有源晶振引脚定义:1.引脚1:VCC,电源引脚,负责连接电源电压的引脚;2.引脚2:Ground,地引脚,负责连接导体和电源电压之间的导线;3.引脚3:OUT,负责输出信号的引脚;4.引脚4:IN,输入信号的引脚;###无源晶振无源晶振引脚定义:1.引脚1:GROUND,地引脚,负责连接导体和电源电压之间的导线;2.引脚2:IN,负责输入信号的引脚;3.引脚3:OUT,负责输出信号的引脚;4.引脚4:NC,不连接的引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