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晶振简介(有源晶体和无源晶体怎么区分)
本文目录
无源晶振为何要选好匹配电容
无源晶振的负载电容,其实也是匹配电容
一个12M晶振的负载电容为12.5PF,那么在匹配12.5PF的电容是,晶振输出的才是12M。如果改成9PF或者20PF,那么无源晶振输出的频率会与12M差很多。
实际上调整的负载电容时,就是在调整晶振的输出频率。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电容值,你就一目了然了,将电容换成可变电容,在输出端连接频率计,调整可变电容,直到输出频率为你所需要的频率时,这时的可变电容值就是你所需要的负载电容值。
电容不能太小,晶体不起振,当电容太大,会失去振荡平衡,造成电路工作不稳定。
有源晶振有分极性吗
1.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2.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主要看你应用到的电路,如果有时钟电路,就用无源,否则就用有源
有源晶体和无源晶体怎么区分
1无源晶振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无源晶振参考电路无源晶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一般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晶体。
2有源晶振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有源晶振的封装有4个引脚,分别为VCC(电压)、GND(地)、OUT(时钟信号输出)、NC(空脚)。有源晶振参考电路有源晶振不需要CPU的内部振荡器,信号稳定,质量较好,而且连接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
无源晶振使用方法
无,横,横,撇,竖弯钩。
无源晶振的输出频率如何用示波器测量
无源晶振在电子电路中一般与三极管、门电路等有源元件一起组成振荡器,来给电路提供一个稳定的振荡频率。若想用示波器测量无源晶振的输出频率是否准确,可以采用下图所示的门电路接成一个石英晶体振荡器来测量其频率。上图所示的电路是采用74LS04非门构成的石英晶体振荡器,其工作电压为5V,可以接1MHz以上的无源晶振,其输出为矩形波振荡信号,振荡频率就是无源晶振的标称频率。门2输出的振荡信号经门3隔离后由8脚输出,想用示波器测量其频率是否准确,可以将8脚输出的振荡信号送至示波器,这样即可知道振荡频率及波形是否符合要求。若想测量1MHz以下的无源晶振的振荡频率,可以采用CMOS六非门CD4069接成上图所示的振荡电路来测量。该电路可在4~12V范围内工作,电路的振荡频率也是与晶振的标称频率一样,调整电容C1和C2,可以微调电路的振荡频率。用示波器测量频率时,只要将Out端的振荡信号送至示波器即可。上图是常用的几种无源晶振的外形,这种无源晶振外形封装有多种,除了上图所示的封装,常见的还有圆柱形封装及贴片封装。
单片机无源晶振上电后会起振吗
晶振有两种类型,一种TCXO,另一种DCXO。前者贵,后者便宜。前者可以直接起这振,后者语言配合电容。
单片机中最常用的是晶体,需要配合两个瓷片电容,一般15pF~33pF,和单片机,电路正确,器件正常,上电就开始起振。但不会起震。晶振上电就可以独立输出信号,不需要其它器件配合。有些单片机内部也有振荡电路,上电就开始起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