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晶振32.768(有源晶振引脚怎么定义的)
本文目录
晶振怎么区分大小
晶振的大小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直径:晶振的直径是指其外径,通常用D表示。一般来说,直径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2.长度:晶振的长度是指其从芯片表面到基座的长度,通常用L表示。一般来说,长度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3.体积:晶振的体积是指其整个体积,包括芯片和基座部分。一般来说,体积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4.重量:晶振的重量是指其重量,通常用F表示。一般来说,重量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区分大小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晶振都会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区分,有些晶振的大小可能会因为制造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晶振品牌
晶振不是品牌,晶振是石英晶体谐振器(quartzcrystaloscillator)的简称,也称有源晶振,它能够产生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所必须的时钟频率信号,CPU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时钟信号频率越高,通常CPU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只要是包含CPU的电子产品,都至少包含一个时钟源,就算外面看不到实际的振荡电路,也是在芯片内部被集成,它被称为电路系统的心脏。
有源晶振引脚怎么定义的
有源晶振引脚多为四脚或者四脚以上,更多的为四个脚位。相比无源四脚贴片晶振,无源贴片晶振尽管有四个脚,但真正称之为功能脚位的只有2个,即是脚1和脚3,另外两个脚则起固定作用,而有源晶振四个脚位都为功能脚位,广瑞泰分享有源晶振引脚定义:
脚1悬空,脚2接地,脚3输出,脚4电压
三脚晶振两端对地电压
三脚晶振是一种电子元件,用于产生稳定的高频信号。在使用过程中,其两端之间会产生一定的电压,这个电压通常称为振荡电压或者信号电压。由于三脚晶振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其两端对地电压一般为几十伏至几百伏之间,可以通过外部电路进行调节和限制。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电路设计来选择合适的三脚晶振和电路方案,以实现稳定、可靠的工作效果。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引脚定义
定义如下:
有源晶振:
VCC:电源引脚,接电源正极。
GND:接地引脚,接电源负极。
OUT:输出引脚,输出时钟信号。
IN:输入引脚,接收时钟信号。
无源晶振:
VR:调节电阻引脚,用于调节晶振的频率。
Osc:输出引脚,输出时钟信号。
GND:接地引脚,接电源负极。
这些引脚定义仅供参考,可能会因不同的晶振品牌和型号而有所不同。
晶振输出电压
因型号规格的多样性,有源晶振所需供电电压也有所不同,归纳如下:
常见DIP插件式封装的有源晶振:3.3V和5V。插件式有源晶振常见于半尺寸DIP8和全尺寸DIP14两种封装。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和正弦波(sinewave)。输出负载有15PF或30PF。常见SMD贴片式封装有源晶振:1.8V、2.8V、3.0V和3.3V。一般体积越小,功耗越小,电压也越低。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输出负载以15PF为主。温补晶振(TCXO)则以削峰正弦波(clippedsinewave)为主,输出负载:10KΩ//10pF。注意:3.3V晶振用在5V电路上有可能会烧坏晶振,晶振如果是5V供电,根据内部电路设计的不同,有的可以使用3.3V供电,有的则不可以。
另外,一般3.3V供电的晶振有一个电压允许范围,比如3.3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