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 最小尺寸(陶瓷晶振型号怎么看)
本文目录
晶振的供电电压
因型号规格的多样性,有源晶振所需供电电压也有所不同,归纳如下:
常见DIP插件式封装的有源晶振:3.3V和5V。插件式有源晶振常见于半尺寸DIP8和全尺寸DIP14两种封装。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和正弦波(sinewave)。输出负载有15PF或30PF。常见SMD贴片式封装有源晶振:1.8V、2.8V、3.0V和3.3V。一般体积越小,功耗越小,电压也越低。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输出负载以15PF为主。温补晶振(TCXO)则以削峰正弦波(clippedsinewave)为主,输出负载:10KΩ//10pF。注意:3.3V晶振用在5V电路上有可能会烧坏晶振,晶振如果是5V供电,根据内部电路设计的不同,有的可以使用3.3V供电,有的则不可以。
另外,一般3.3V供电的晶振有一个电压允许范围,比如3.3V供电的晶振,3V供电也是可以使用的,但不能低到2.8V,这些都是根据晶振特性来确定的。针对高端晶振而言,最好是确保供电电压与规格书所要求电压相符合。
陶瓷晶振型号怎么看
陶瓷晶振的型号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查看:观察外观:晶振的尺寸和外观不一样,通过观察晶振外型的形状、大小、引脚数等细节,可以初步判断出其型号。查看标记:有的厂家会在晶振上标注后缀字母,这些字母指明了晶振的谐振类型。例如,后缀为A、AK、B等的属于串联谐振型陶瓷晶振;后缀为E、P或不标时,属于并联谐振型陶瓷晶振。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关于陶瓷晶振型号的信息,建议咨询晶振生产厂家或相关行业专家。
晶振的原理及作用
1.晶振作用:给单片机正常工作提供稳定的时钟信号。原理:在石英晶体的两个极板上加一个电场,晶片会产生机械变形,对极板施加机械力使其变形,又会在极板上产生相应的电荷,这叫压电效应。如果在两个极板上加上交变的电压,晶片便会产生机械变形震荡,同时这种机械震荡还会产生交变的电场(比较的微小),但是当外加交变的电压的频率与晶片固有的频率(由其形状和尺寸决定)相等时,机械振动的幅度会加剧,产生交变电场也增大。叫做压电谐波。
2.即使去掉晶振,电路照样的能振荡,并且如果把那两个电容改成可调电容的话也能得到想要的某个频率,那还要晶振干什么:晶振、陶瓷谐振槽路、RC振荡器以及硅振荡器是适用于微控制器的四种时钟源。针对具体应用优化时钟源设计依赖于以下因素:成本、精度和环境参数。RC振荡器能够快速启动,成本也比较低,但通常在整个温度和工作电源电压范围内精度较差,会在标称输出频率的5%至50%范围内变化;但相对RC振荡器而言,基于晶振与陶瓷谐振槽路的振荡器通常能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较低的温度系数。
晶振产品生产壁垒高吗
晶振产品生产壁垒相对较高。首先,晶振产品的生产需要精密的加工和调试技术,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投入也比较大。
其次,晶振产品的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对生产厂家的技术实力和管理水平要求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研发实力和质量控制体系。
此外,晶振产品的市场竞争也比较激烈,需要具备足够的市场营销和渠道拓展能力。综合以上因素,可以认为晶振产品的生产壁垒相对较高。
晶振什么样
晶振(也称为晶体振荡器)是一种电子元件,常用于数字电路或微处理器系统中,用来产生稳定精确的时钟信号。在外观上,晶振通常是一个小型的矩形或圆柱形的元件,常见尺寸为几毫米至几厘米。它通常由一个晶体和驱动电路组成。
晶振的晶体部分由一个薄片状的晶体(通常是石英晶体)制成,它可以振动在特定的频率上。这个频率由晶体的物理尺寸和晶体的厚度决定。晶体上通常会有连接引脚的端子,以便将其连接到电路中。
驱动电路是晶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常位于晶振封装的内部。驱动电路负责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使晶体能够振动并产生稳定的时钟信号。这个时钟信号可以用来同步和控制整个电路系统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晶振的外观可能因制造商、封装规格和工作频率等因素而有所不同。不同频率的晶振通常具有不同的外观和尺寸。
东芝晶振多大
12M晶振用到的地方很多,12M晶振频率跟32.768K晶振一样使用的特别广泛,比如音响中有用到、读卡器中会用到、无线蓝牙中会用到以及键盘等等。
12M晶振又根据不同的封装尺寸在不同领域使用,智能家居、无线通讯、安防设备以及医疗设备等等都有用到晶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