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晶振电路(晶振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本文目录
晶振电路的主要参数
您好,晶振电路的主要参数包括:
1.频率稳定度:指晶振电路在固定温度范围内的频率稳定性,通常用ppm(百万分之一)来表示。
2.频率偏差:指晶振电路的输出频率与理论频率之间的差异,通常用ppm来表示。
3.工作电压:晶振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范围,一般为3.3V或5V。
4.工作温度范围:晶振电路的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一般为-40℃至85℃。
5.负载电容:晶振电路所需的负载电容大小,通常为12-22pF。
6.振荡模式:晶振电路的振荡模式,包括平面振荡模式和谐振振荡模式。
7.稳定性:晶振电路的稳定性指的是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频率稳定性,如温度、电压等。
8.Q值:晶振电路的Q值指的是其谐振回路的品质因素,一般越大表示振荡器性能越好。
为什么接晶振电路
接晶振电路是为确保电路系统的时序精度和可靠性。1.晶振电路可以提供稳定的时钟频率,保证电路系统的时序精度和稳定性,使系统能够准确地完成各种操作。2.如果电路中的时钟频率不稳定,可能会导致电路输出的信号不可靠,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晶振电路是为了确保电路系统的可靠性而被广泛应用的。3.此外,现代电子系统越来越复杂,特别是在高频、高速、高精度的领域,对时序精度和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连接晶振电路已成为各种电子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晶振旁边两电容电压一样吗
晶振旁边两个电容的电压通常是一样的。这是因为这两个电容的取值都是相同的,或者相差不大。如果两个电容的电压相差太大,容易造成谐振的不平衡,从而导致停振或者不起振。
值得注意的是,晶振通常需要与负载电容配合才能正常工作。这些电容不仅仅是为了滤波,而是为了构成振荡器起振的一部分。在无源晶振电路中,通常还会有两个电容,这两个电容一般被称为“匹配电容”或者“谐振电容”,以满足谐振条件让晶振起振并正常工作。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晶振电路时,除了考虑电容的电压外,还需要确保电容的类型和值都符合设计要求,以避免可能出现的问题。
晶振可调吗
无源晶振的输出频率精度可以微调,而有源晶振的输出频率精度不可以调。
有源晶振已内置包含IC及电容电阻在内的最佳匹配电路,输出频率精度已经固定,因此不可调。如果有源晶振频率精度无法满足芯片要求,请选择更高规格的有源晶振产品,如±10PPM取代原来的±20PPM或±30PPM。
无源晶振频率精度在出厂之前也已经固定,如调整频差为±10PPM的无源晶振,我们之所以说针对其频率进行调整,也仅局限于微调,因为无源晶振电路易受到周边电路的干扰,最直接的就是电路中的电容变化。这些干扰会影响无源晶振正常输出频率精度为±10PPM的时钟信号。甚至,当电路不匹配时,可能造成无源晶振频率严重超差,如±30PPM及以上,带来的可能性不良后果是芯片捕捉不到晶振信号,指令无法进行,其现象表现为设备上电开机不良。针对无源晶振输出频率精度的调整方法一般是调整外接电容的大小或选择更高精度的无源晶振。
晶振分频电路原理
产生振荡频率,时钟脉冲用石英晶体谐振器,与其它元件配合产生标准脉冲信号,广泛用于数字电路中。晶振在应用具体起到的作用,微控制器的时钟源可以分为两类:基于机械谐振器件的时钟源,如晶振、陶瓷谐振槽路;RC(电阻、电容)振荡器。一种是皮尔斯振荡器配置,适用于晶振和陶瓷谐振槽路。另一种为简单的分立RC振荡器。基于晶振与陶瓷谐振槽路的振荡器通常能提供非常高的初始精度和较低的温度系数。
晶振电路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晶振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在通常工作条件下,普通的晶振频率绝对精度可达百万分之五十。高级的精度更高。有些晶振还可以由外加电压在一定范围内调整频率,称为压控振荡器(VCO)。
晶振的作用是为系统提供基本的时钟信号。通常一个系统共用一个晶振,便于各部分保持同步。有些通讯系统的基频和射频使用不同的晶振,而通过电子调整频率的方法保持同步。
晶振通常与锁相环电路配合使用,以提供系统所需的时钟频率。如果不同子系统需要不同频率的时钟信号,可以用与同一个晶振相连的不同锁相环来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