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的分频(分频和周期关系)
本文目录
单片机中的12分频是什么意思
12分频是一种时钟分频技术,在单片机中被广泛应用。它将CPU时钟分成12份,每份只有原始时钟的1/12,从而降低了单片机系统的工作频率。
在某些应用中,单片机需要运行较慢的速度,以节省功耗或者降低成本,而12分频技术可以很好地满足这一需求。同时也可以通过其他分频倍数,如1分频、2分频等来获得不同的工作频率。
在实际应用中,单片机的时钟频率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来选择,以充分发挥单片机的性能和功能。
100m晶振有多快
pic16F,pic18F系列的速度更快. 51系列内部时钟是12分频的,pic是4分频,而且指令速度快,很多pic还有倍频机制,用低速晶振实现高速处理. 指令速度pic用4M的晶振就相当于89s52用12M的晶振了. 我用pic18都用到了40M晶振. 当然,AT89S52接33M的晶振时,它的每秒执行的指令也会增多.(比起接12M晶振时)
需要用CD4060做的晶振分频电路
CD4060是数字集成电路,具有十四分频的功能,比如用晶振产生的32.768KHz的频率,经过它一四次分频之后可得到2Hz的频率,就是32768/(2^13)=2
你用晶振做,电阻用10M的,电容30pF就可以,电容电阻的值对频率的影响不大,这是值是标准的.
晶振和时钟芯片区别
晶振和时钟芯片都是用来产生时钟信号的元件,但是有以下区别:
1.晶振是一种振荡器元件,通过晶体振动产生稳定的电信号,可以实现高精度的时钟信号,但是需要与其他电路配合使用才能生成完整的时钟信号。
2.时钟芯片是一种集成电路,不仅包含了晶振,还集成了时钟信号产生和处理的各个组成部分,可以直接输出完整的时钟信号,在各种系统中广泛应用,例如计算机、通信设备、电子手表等。
因此,晶振和时钟芯片都是产生时钟信号的元件,但是应用场景和功能略有不同,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选择合适的产品。
为什么常用32768的晶振进行15次分频
2^15次方是23768,16位的寄存器设置,最高位理解成是符号位好了,32.768Khz15分频后正好是1秒。
为什么是15位,不是7位?
因为分频数越高,越能精确这个时钟,32.768khz的晶振,时钟周期累计23768次正好1秒,如果是7位,累计2^7=128次是1秒,但是这个1秒都是有误差的,累计的次数越多,误差越大,累计128次是1秒,累计1280次说不定就是11秒,而不是10秒,同样的原因,为什么电子表种跑一年后相差就明显。
那为什么不是31位,或者更高的呢?
如果是31位,需要的晶振频率更高,更耗电,而且频率越高,频率越不容易准确,综合考虑2^15次方的这个频率23.768Khz最好,容易实现,频率不高,准确,功耗低。
分频和周期关系
分频顾名思义就是分的的频率,频率是在电子中例如方波信号中指每秒钟周期的次数。
所谓分频就是吧周期通过一定的办法给分解了。所以,n分频就是指,原来的信号经过n的周期,新的信号跳变一次。这样20Mhz,2分频就是10mhz,5分频就是4mhz,10分频就是1mhz。晶振频率是单片机内部的,单片机里的分频指的是时钟频率的分频,而晶振震荡两次才会产生一个时钟频率。所以,先要将晶振频率二分频,得到时钟频率,然后再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