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晶振 负载电容(无源晶振为何要选好匹配电容)
本文目录
无源晶振怎么用
通过石英的压电效应进行工作。工作原理为:在石英水晶片的两边镀上电极,通过在两电极上加一定的电压,因为石英有压电效应,电压形成了,自然就会产生形变,从而给IC提供一个正弦波形。通过IC的内部整形和PLL电路后产生方波,然后输入给下级电路。无源晶振就是一个晶体,必须要结合外围电路构成一个振荡器才能输出特定频率的信号,而这个振荡器是需要提供电源的。像MCU可以用无源晶振是因为其内部集成有构成振荡器的电路,晶体不好集成就只好外加。扩展资料:无源晶振工作的注意事项:
1、晶振的选型选择合适的晶振对单片机来说非常重要,我们在选择晶振的时候至少必须考虑谐振频点、负载电容、激励功率、温度特性长期稳定性等参数。合适的晶振才能确保单片机能够正常工作。
2、电容引起的晶振不稳定晶振电路中的电容C1和C2两个电容对晶振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每一种晶振都有各自的特性,所以我们必须按晶振生产商所提供的数值选择外部元器件。通常在许可范围内,C1,C2值越低越好,C值偏大虽有利于振荡器的稳定,但将会增加起振时间。
3、单片机晶振被过分驱动引起的问题晶振被过分驱动会渐渐损耗晶振的接触电镀从而引起晶振频率的上升。我们可用一台示波器来检测,OSC,输出脚,如果检测一非常清晰的正弦波且正弦波的上限值和下限值都符合时钟输入需要,则晶振未被过分驱动。
无源晶振的电容值什么意思
晶振旁边接的是负载电容,可以帮助起振、微调频率,使晶振工作在其标称频率附近。晶振的负载电容值CL=C+CS,CL为规格书中晶振的负载电容值,C为电路中外接的电容值(一般由两颗电容通过串并联关系得到),CS为电路的分布电容,这和电路的设计,元器件分布等因素有关,值不确定,一般为3到5PF。
25m晶振要接多大电容
25MHz晶振的接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所需的电容大小。一般情况下,可以选择10-22pF的贴片电容或插件电容进行连接。具体的选择应根据晶振的品牌、型号、频率稳定度以及电路板的布局等因素来进行,同时还要考虑到实际应用的环境和要求。
在确定电容大小时,需要注意电容的频率响应特性和阻抗匹配问题,以确保晶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无源晶振为何要选好匹配电容
无源晶振的负载电容,其实也是匹配电容
一个12M晶振的负载电容为12.5PF,那么在匹配12.5PF的电容是,晶振输出的才是12M。如果改成9PF或者20PF,那么无源晶振输出的频率会与12M差很多。
实际上调整的负载电容时,就是在调整晶振的输出频率。那么如何确定这个电容值,你就一目了然了,将电容换成可变电容,在输出端连接频率计,调整可变电容,直到输出频率为你所需要的频率时,这时的可变电容值就是你所需要的负载电容值。
电容不能太小,晶体不起振,当电容太大,会失去振荡平衡,造成电路工作不稳定。
晶振电路中的两个小电容要怎样选取
晶振电路中的两个小电容叫做晶振负载电容晶振的负载电容大小一般是几个皮法到几十个皮法,需要选用NPO/G0G材质的电容
晶振负载电容怎么确定大小?负载电容的大小不是固定的,需要晶振的规格要求而定,晶振的规格书都标有负载电容的要求,一定要看清楚规格书,选择匹配的负载电容。假如负载电容要求是12.5pF,晶振两端的电容用20pF~24pF就差不多了
选择负载电容的要注意事项:
选择NPO/G0G材质,温度和高频特性更好公差当然是尽量选择小的,最好选择2%或者1%的。欢迎关注@电子产品设计方案,一起享受分享与学习的乐趣!关注我成为朋友一起交流、学习哦记得点赞和评论哦!
晶振旁边接的两个电容是起什么作用
负载电容。一般单片机的晶振工作于并联谐振状态,也可以理解为谐振电容的一部分。它是根据晶振厂家提供的晶振要求负载电容选值的,换句话说,晶振的频率就是在它提供的负载电容下测得的,能最大限度的保证频率值的误差。也能保证温漂等误差。两个电容的取值都是相同的,或者说相差不大,如果相差太大,容易造成谐振的不平衡,容易造成停振或者干脆不起振,详细可以到扬兴晶振官网免费咨询。
晶振负载电容值指的是晶振的交流电路中参与振荡与晶振串联或者并联的负载电容值。晶振的电路频率主要是有晶振自身决定,既然负载电容参与电路振荡,肯定会对频率多少起到微调作用。负载电容值越小,振荡电路就会反而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