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的计算(晶振频率如何计算时间间隔)
本文目录
单片机晶振频率的,时间计算
1.在书本上可以查询到每条指令所用周期数。周期数n
2.按晶振频率计算-周期。1/频率(12M晶振即:1/(12*10^6)秒)
3.计算每条指令所用周期。周期数*周期即:n*T
4.计算总和就为所需的时间。求和总周期数Sum(n*T)
晶振的固有频率大约多少
因为32.768KHZ的晶振产生的振荡信号经过石英钟内部分频器进行15次分频后得到1HZ秒信号,即秒针每秒中走一下,石英钟内部分频器只能进行15次分频,要是换成别的频率的晶振,15次分频后就不是1HZ的秒信号,钟就不准了。
晶体振荡器是指从一块石英
一个机械周期的计算方法
机器周期: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
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通常用内存中读取一个指令字的最短时间来规定CPU周期,(也就是计算机通过内部或外部总线进行一次信息传输从而完成一个或几个微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它一般由12个时钟周期(振荡周期)组成,也是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而振荡周期=1秒/晶振频率,因此单片机的机器周期=12秒/晶振频
单片机初值计算公式
初值就是为了定时存在的,相当于从头部剪裁,余下的长度是你想要的
计算初值
初值=最大定时时间-定时时间
实例1
已知单片机的晶振是6Mhz,定时0.5ms,计算T0在方式1和方式2的初值。
(2)计算初值:计数值=定时时间/机器周期=500us/2us=250
方式1初值=最大计数长-计数值=2^16-250=65286=0ff06H(TH0=0ffH,TL0=06H)
方式2初值=最大计数长-计数值=2^8-250=6=06H(TH0=TL0=06H)
32单片机晶振的工作原理
一般叫做晶体谐振器,是一种机电器件,是用电损耗很小的石英晶体经精密切割磨削并镀上电极焊上引线做成。
对于单片机来说晶振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没有晶振就没有时钟周期,没有时钟周期就无法执行程序代码,那样的话单片机就无法工作。接下来了解一下单片机晶振的电路原理及作用。
二、单片机晶振的必要性
单片机工作时,是一条一条地从ROM中取指令,然后一步一步地执行。单片机访问一次存储器的时间,称之为一个机器周期,这是一个时间基准。一个机器周期包括12个时钟周期。如果一个单片机选择了12MHZ晶振,它的时钟周期是1/12us,它的一个机器周期是12x(1/12)us,也就是1US。
MCS-51单片机的所有指令中,有一些完成得比较快,只要一个机器周期就行了,有一些完成得比较馒,得要2个机器周期,还有两条指令要4个机器周期才行。为了衡量指令执行时间的长短,又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指令周期。所谓指令周期就是指执行条指令的时间。例如,当需要计算DJNZ指令完成所需要的时间时,首先必须要知道晶振的频率,设所用晶振为12MHZ,则一个机器周期就是1US。而DJNZ指令是双周期指令,所以执行一次要2US。如果该指令需要执行500次,正好1000us,也就是1ms。
机器周期不仅对于指令执打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机器周期也是单片机定时器和计数器的时间基准。例如一个单片机选择了12MHZ晶振,那么当定时器的数值加1时,实际经过的时间就是1us,这就是单片机的定时原理。
三、单片机晶振的作用
每个单片机系统里都有晶振,全程是叫晶体震荡器,在单片机系统里晶振的作用非常大,他结合单片机内部的电路,产生单片机所必须的时钟频率,单片机的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晶振的提供的时钟频率越高,那单片机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晶振频率如何计算时间间隔
1.在书本上可以查询到每条指令所用周期数。周期数n 2.按晶振频率计算-周期。1/频率(12M晶振即:1/(12*10^6)秒) 3.计算每条指令所用周期。周期数*周期即:n*T 4.计算总和就为所需的时间。求和总周期数Sum(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