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源晶振 引脚(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引脚定义)
本文目录
有源晶体和无源晶体怎么区分
1无源晶振无源晶振是有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所以“无源晶振”这个说法并不准确。无源晶振参考电路无源晶振信号质量较差,通常需要精确匹配外围电路(用于信号匹配的电容、电感、电阻等),更换不同频率的晶体时周边配置电路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一般建议采用精度较高的石英晶体,尽可能不要采用精度低的陶瓷晶体。
2有源晶振有源晶振有4只引脚,是一个完整的振荡器,其中除了石英晶体外,还有晶体管和阻容元件,因此体积较大。有源晶振的封装有4个引脚,分别为VCC(电压)、GND(地)、OUT(时钟信号输出)、NC(空脚)。有源晶振参考电路有源晶振不需要CPU的内部振荡器,信号稳定,质量较好,而且连接方式比较简单(主要做好电源滤波,通常使用一个电容和电感构成滤波网络,输出端用一个小阻值的电阻过滤信号即可),不需要复杂。
晶振引脚定义
是指晶振器(CrystalOscillator)的引脚所代表的含义和功能。晶振器是一种能够产生稳定频率的电子元件,常用于时钟电路和计时电路中。晶振器通常有两个引脚,分别是输入引脚和输出引脚。输入引脚通常被标记为XIN或者CLKIN,它接收外部的时钟信号输入。输出引脚通常被标记为XOUT或者CLKOUT,它输出晶振器产生的稳定频率信号。输入引脚的作用是将外部的时钟信号输入到晶振器中,通过晶体的振荡作用产生稳定的频率。输出引脚则将晶振器产生的频率信号输出给其他电路模块使用。晶振引脚的定义是为了方便连接和使用晶振器,使得晶振器能够准确地接收和输出时钟信号。通过正确连接晶振器的引脚,可以确保整个电路系统的时钟同步和稳定性。晶振器在电子设备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用于时钟电路和计时电路,还可以用于通信系统、计算机系统、测量仪器等领域。晶振器的频率稳定性对于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传输非常关键,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晶振器时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
无源晶振起振原理
无源晶振是由2个引脚的无极性元件,需要借助于时钟电路才能产生振荡信号,自身无法振荡起来,无源晶体没有电压的问题,同样的石英晶振可以适用于多种电压,可用于多种不同时钟信号电压要求的DSP,而且价格通常也较低。主要给产品提供稳定性和信号,使产品发挥正常工作等作用。在汽车电子中供空调控制等用处。
有源晶振通常的用法: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相对于无源晶体,有源晶振的缺陷是其信号电平是固定的,需要选择好合适输出电平,灵活性较差,而且价格高。有源晶振的用途也比较广泛,一般用在较高端的电子产品方面。
无源4脚贴片晶振,引脚怎么定义的
对于贴片无源晶振而言,有四脚贴片晶振和两脚贴片晶振之分;例如相同体积3225无源贴片晶振有四脚和两脚,但是他们的属性都是无源的。 有源晶振一般4个脚,一个电源,一个接地,一个信号输出端,一个NC(空脚);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而无源晶振都是只有两个脚在工作的。
有源晶振和无源晶振的引脚定义
有源晶体振荡器(ActiveCrystalOscillator)和无源晶体振荡器(PassiveCrystalOscillator)的引脚定义并没有明确的标准,它们的引脚定义可能会因不同的制造商和应用场合而有所不同。这里给出一种通用的引脚定义:
有源晶体振荡器通常具有以下引脚:
1.地(GND):连接到电路板的地线;
2.电源(VCC):连接到电路板的电源线,通常是+5V或+3.3V;
3.输出(OUT):输出晶体振荡产生的稳定的高频信号,用来提供系统时钟等功能。
无源晶体振荡器通常具有以下引脚:
1.地(GND):连接到电路板的地线;
2.电源(VCC):连接到电路板的电源线,通常是+5V或+3.3V;
3.晶体端子1(XTAL1):连接到晶体的一个引脚;
4.晶体端子2(XTAL2):连接到晶体的另一个引脚。
在实际的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晶体振荡器型号和应用电路的要求,选择适合的引脚连接方式。
无源晶振的两个脚有方向不接单片机的晶振EXTAL
没有方向,和两个无极性电容连接到单片机的晶振管脚上就行了,单片机的晶振管脚一般是xtal1和xtal2,接上晶振两脚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