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晶振25MHz(24mhz晶振用途)
本文目录
晶振起振需要什么条件
晶振起振是利用压电效应(物理特性),在水晶片上施以机械应力时,,会产生电荷的偏移。
某些电介质在沿一定方向上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变形时,其内部会产生极化现象,同时在它的两个相对表面上出现正负相反的电荷。(资料出自YXC扬兴官网《晶振压电效应》)
有源晶振中使用的晶体就有上面的特性,这种晶体统称压电晶体。如果按一定方向对水晶晶体上切下的薄片施加压力,那么在此薄片上将会产生电荷。如果按相反方向拉伸这一薄片,在此薄片上也会出现电荷,不过符号相反。有源晶振中配置了稳定的内置电路,通电后给晶体施加一个稳定的交变电场,有源晶振就会输出信号。而无源晶振需要外置电路,这就导致了对晶体的施加的电场不像有源晶振那么稳定和匹配。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源晶振输出的信号要比无源晶振的稳定。
压电晶体应用广泛,最常应用于声音的再现、记录和传送,原因是声波一碰到压电薄片,就会使薄片两端电极上产生电荷,其大小和符号随着声音的变化而变化.
晶振12m和8m有什么区别
它们的振荡频率不同,前者是8MHz(即每秒钟振荡八百万次),后者者12MHz(每秒钟一千二百万次)
晶振是石英晶体谐振器(quartzcrystaloscillator)的简称,也称有源晶振,它能够产生中央处理器(CPU)执行指令所必须的时钟频率信号,CPU一切指令的执行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时钟信号频率越高,通常CPU的运行速度也就越快
晶振输出电压
因型号规格的多样性,有源晶振所需供电电压也有所不同,归纳如下:
常见DIP插件式封装的有源晶振:3.3V和5V。插件式有源晶振常见于半尺寸DIP8和全尺寸DIP14两种封装。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和正弦波(sinewave)。输出负载有15PF或30PF。常见SMD贴片式封装有源晶振:1.8V、2.8V、3.0V和3.3V。一般体积越小,功耗越小,电压也越低。信号输出模式主要为方波(CMOS),输出负载以15PF为主。温补晶振(TCXO)则以削峰正弦波(clippedsinewave)为主,输出负载:10KΩ//10pF。注意:3.3V晶振用在5V电路上有可能会烧坏晶振,晶振如果是5V供电,根据内部电路设计的不同,有的可以使用3.3V供电,有的则不可以。
另外,一般3.3V供电的晶振有一个电压允许范围,比如3.3V
24mhz晶振用途
24MHz晶振(24MHzcrystaloscillator)是一种电子元件,用于提供时钟信号或振荡信号给某些电路或设备。以下是24MHz晶振的一些常见用途:
1.微控制器:24MHz晶振常常被用作微控制器的时钟源。微控制器是许多电子设备的核心,用于控制其功能和操作。通过连接24MHz晶振,微控制器可以以精确的时钟频率运行,从而保证设备的稳定性和性能。
2.通信设备:有些通信设备(如无线模块、射频收发器等)需要用到高频时钟信号来调整发送和接收数据的时序。24MHz晶振常用于提供这样的时钟信号,确保设备之间的通信正常运行。
3.数字电路:在一些数字电路中,24MHz晶振可用作时钟分频器的输入时钟,控制不同信号的定时和同步。
4.嵌入式系统:嵌入式系统中的一些模块,如显示屏控制器、存储器控制器等,可能需要24MHz晶振提供时钟信号。
5.网络设备:一些网络设备,如路由器、交换机等,需要稳定的时钟信号以确保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应用和设备的需求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和配置晶振。
晶振怎样接线
通常的用法是一脚悬空、二脚接地、三脚接输出、四脚接电压。有个点标记的为1脚,按逆时针(管脚向下)分别为2、3、4。
石英晶片具有压电效应:给晶片连接上交变电压,然后在晶片两极加上一个电场,晶片就会产生机械振动,这种机械变形振动会产生微弱的交变电场,而且振动频率稳定不变。
控制外加交变电压的频率,让他和晶片固有的震动频率相等就会产生压电谐振,这时候晶振的机械振动的大幅度急剧增加。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振动器的性能也随之改变。
晶振怎么区分大小
晶振的大小通常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
1.直径:晶振的直径是指其外径,通常用D表示。一般来说,直径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2.长度:晶振的长度是指其从芯片表面到基座的长度,通常用L表示。一般来说,长度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3.体积:晶振的体积是指其整个体积,包括芯片和基座部分。一般来说,体积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4.重量:晶振的重量是指其重量,通常用F表示。一般来说,重量越大,晶振的尺寸也就越大。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区分大小的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晶振都会按照这些标准进行区分,有些晶振的大小可能会因为制造工艺的不同而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