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电晶振个数(晶振是谁发现的)
本文目录
晶振是谁发现的
晶振是日本电信工程师伊瓦依基里安在1921年发明的。
他在研究石英的压电效应时,发现石英切片的长度和频率存在一定的关系,由此发明了石英晶体振荡器。这种振荡器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电视、电脑、手机等。
晶振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再通过共振产生电磁波,从而输出频率稳定、波形纯正的信号。
李永乐晶振原理
晶振的工作原理:
石英晶体振荡器是利用石英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其产品一般用金属外壳封装,也有用玻璃壳、陶瓷或塑料封装的。
若在石英晶体的两个电极上加一电场,晶片就会产生机械变形。反之,若在晶片的两侧施加机械压力,则在晶片相应的方向上将产生电场,这种物理现象称为压电效应。
石英为什么有晶振
1.石英有晶振。2.石英之所以有晶振,是因为石英具有压电效应。当施加力或压力到石英晶体上时,晶体会产生电荷的极化,这种极化会导致晶体振动,从而产生机械振动。这种机械振动会以固有频率振荡,形成晶振。3.石英晶振具有高稳定性、高精度和低温漂移等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时钟、计时器、通信设备等。石英晶振的存在使得这些设备能够准确地计量时间和频率,满足人们对精确度的需求。
电容和晶振的区别
电容是指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
晶振用一种能把电能和机械能相互转化的晶体在共振的状态下工作,以提供稳定,精确的单频振荡。
电容亦称作“电容量”,是指在给定电位差下的电荷储藏量,记为C,国际单位是法(F)。一般来说,电荷在电场中会受力而移动,当导体之间有了介质,则阻碍了电荷移动而使得电荷累积在导体上,造成电荷的累积储存,储存的电荷量则称为电容。
晶振是利用石英晶体(二氧化硅的结晶体)的压电效应制成的一种谐振器件,它的基本构成大致是: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一定方位角切下薄片(简称为晶片,它可以是正方形、矩形或圆形等),在它的两个对应面上涂敷银层作为电极,在每个电极上各焊一根引线接到管脚上,再加上封装外壳就构成了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
11M晶振介绍
晶振是电路中常用用的时钟元件,全称是叫晶体震荡器,它是利用具有压电效应的石英晶体片制成的。其作用在于产生原始的时钟频率,这个频率经过频率发生器的放大或缩小后就成了电脑中各种不同的总线频率。
由于石英谐振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频率稳定度高等优点,被应用于家用电器和通信设备中。
石英谐振器因具有极高的频率稳定性,故主要用在要求频率十分稳定的振荡电路中作谐振元件。
晶振概念
晶振主要是指晶体振荡器,而晶体振荡器则是指从一块石英晶体上按照一定的方位角切下来的薄片,我们简称为晶片,是时钟电路中最重要的部件。石英晶体谐振器,简称为石英晶体或晶体、晶振;而在封装内部添加IC组成振荡电路的晶体元件称为晶体振荡器。